Home

Back to Students' Corner

 

太極之旅,任重道远

陳麗雲

中学时代,作為一位短跑運动員及学校代表,每天課餘,訓練不断,運动量多,必然身体康健,從不有求于医。

当了母親后,既要上班及照顧兒女,生活程序重大調整,運动时间及方式,也就改变了。短跑改為游泳及飯后海边散步。

进入中年期,患上高血压后,更遵医嘱,採用多方式,以增运动量。 学打太極拳吧! 朋友、同事们热心推薦多年,还是说服不了我。对太極拳一向認為是軟運动,不比一游十圈,躯体四肢舒服之極,达到医囑之标。 退休后,时间充裕,也就多学几门"功夫", 如瑜珈,池水中漫步等等。運动方式多了,时间有了,自然而然开始注意及了解他人的健身方式及効益。太極拳再次进入我的視野。. 有一次意外地駐足觀看一群老者在东海岸边,打了全套太極拳。祗見他、她们打了30分钟后,汗流浃

背,却氣色皆佳。練拳时,虽如"手舞足蹈",却是慢斯条理地揮灑自如,而且呼吸均匀。看后,更觉得練太極拳也不失為另一運动方式。抱着求知心态,报名参加Bedok Sports Complex 所举办的太極拳入门班。. 戰戰竞竞地上了第一課,看到師兄、姐们的練拳,手脚灵活,啟承轉合,順暢得很。這时不竟自問,我这年长者是否因肢体"僵硬", 無法如此這般地揮灑自如? 一年的学拳时光,瞬息而过。在師父及師兄、姐们的演示及指导下,终於掌握了一些基本功. 然而,知易行難,应該檢討練拳之獲得和欠缺。 步入老年期,双腿时感力所不逮。太極招式,要求双腿既要立稳,又需跟隨双手及腰躯的态势而摆动,分秒不同,这是对我双腿的挑战。经过不計其数次的改正,又全神贯注地協調左右各步式,使之稳中可动,动中企稳。特别对"单鞭"," 蛇身下执","揽雀尾"等招式的掌握,印象深刻。 但有些招式, 却是"欠缺"得很。例如"玉女穿梭",轉身定位时,常常步式欠準, 就动中不稳了。再如" 金雞獨立", 頗感单腿支撑力之不足, 不能动中企稳。這些欠缺之处,倘須倍加努力,以求改進,達到尽善尽美的境界。 今年四月,参团跟隨大家游灠太極拳术发源地。武當山群峰銮叠,樹林幽深,似乎显現太極拳的原理及招式。登上金廟遠观,真是吻合極了。沿階徒步,近看各种花草的态恣,,猶如啟承轉合的拳法,温文尔雅,却经得起疾風的拨勁,這為我对太極拳基本功式的認识,带来一份難能可貴的"野外觀察"收獲。既来祖师聖地,作为太極拳术的习者,何不就地練拳,呼吸八百米海拔山間花草树林的灵氣(負離子)? 师兄、姐们和我,排好"陣式",聚精会神地在山上練起太極拳了。拜托我先生把十五分鐘的習拳,全程錄下。當晚在酒店,飯后觀看錄像,不禁莞尔一笑。我能練得這麽有板有樣嗎? 果然一年多的"耕耘","碩果累累"。 自己的尽力而為,師父及師兄、姐们的耐心指导,都是前因,才有這豐收的果实。敬謝他、她们了。但是,我先生却潑了半盆冷水。何故?他說:用音乐术語来形容,妳快了半拍! 再看錄像,果然如此。師兄、姐们上招未毕,我己轉入下式,達不到慢斯条理而又揮灑自如的境界。可見功夫根底倘淺,不可望"一擲成金"。再從另一角度看,練習太極拳的運动効益,已是顯而易見。汗流浃背,四肢協調,动作順暢,腰躯左右承轉,上下自得,行呀! 作為原运动員,我不祗重視运动速度,对运动效益亦然。這一年來練习太極拳的親身经驗,体会了其運动性和効益性。下定决心,继续練拳求进,輔以游泳、瑜珈、海边散步及"水池中漫步"等方式,使运动量循序漸进地增多,達到医生所囑之更佳水平。. 学好太極拳,对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而言,可謂任重而道遠矣!



July 2016

 

Page top